鋼鐵產能過剩的成因很多,要面對現實,民營企業要在去產能過程中提高自己,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。民營鋼鐵企業已經不是10年、20年前的水平,其裝備水平已經與國企和國際先進企業接軌了。我們許多民營企業的環境保護水平達到一塵不染,我們的管理、技術、產品、質量完全可以參與國際競爭。”4月10日,在2016年企業現場交流會上,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表示。
沈文榮說:“去產能不要指望很快,3年~5年能夠去掉1億~1.5億噸是非常樂觀的數字了,要想去掉2億噸,甚至2.4億噸不大可能。”
沈文榮介紹,關于產能過剩的問題,實際上已經提出了10多年,但沒有得到根本解決。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并針對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下發了文件,表明中央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十分重視,而且,這次去產能的行動比以往的力度要大得多,從中央到地方都明確了責任人、組織機構和指標要求。“中央領導的決心和行動表明:要堅決去掉過剩產能。有中央的重視和各級政府政策的支持,去產能是能夠推進的。”沈文榮表示。
沈文榮同時認為:“去產能是個復雜的過程,按照目前市場的客觀形勢,有可能出現‘回潮’。”他表示,如果是在2015年底或者2016年初,去產能可能會快一些,但最近由于鋼材市場形勢有所回暖,一些本來想關的企業不關了,想停的企業也不停了,這對去產能工作肯定會有影響。
目前發生大規模虧損的是國企,而且,虧損20億元、30億元以上的沒有一家是民企。“我認為,民企有生命力。為地方經濟服務,為國家納稅怎么可能被淘汰呢?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,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,增強自身的競爭力,國家是不會淘汰你的。只有管理不善、資不抵債的企業需要被淘汰。誰也幫不了你。”沈文榮表示,“因此,我認為,從企業性質而言,過剩產能退出市場,無論國企還是民企,都要按照國家政策推進,凡是經營管理不善的、產品市場不對路的,以及連年發生數十億元嚴重虧損的企業(產能)應該多退出。
2014年~2016年應該是最困難的時期,預測明年鋼鐵行業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。”沈文榮預測,中國今后的鋼產量將在7.5億噸左右,其中,國內需求為6.5億噸,外加鋼材出口。中國鋼產量占世界比重不會下降,仍占50%左右;但國內需求增加,出口比重會下降。
“總體而言,中國經濟有增長潛力,還有許多大項目沒有啟動。到2018年,中國經濟增速有可能還要到7.5%,甚至8%。所以,我看好3年~5年后的鋼鐵市場。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材料,中國離不開鋼鐵。我對鋼鐵行業充滿信心。”
地址:山東省乳山市勝利街76號 電話:0631-6662435 郵件:gsbgs@whxinshan.com